《烟台日报》:盛世盛景启新程 奋楫笃行续华章栖霞市奋力绘就“山清水秀的幸福新栖霞”瑰丽画卷 |
||
来源: 发布时间: 2022年02月21日 | ||
云霞萦绕一幅画。 越野摩托车赛。 雪果。 农民喜笑颜开。 春湖美。 日月其迈,时盛岁新。回首来时路,栖霞市以“踏平坎坷成大道,斗罢艰险又出发”的顽强意志,凤凰涅槃、浴火重生,用赤诚与激情、奋斗与奉献交出暖心答卷。 凝心聚力 苦干实干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进步 坚持稳中求进“主基调”,稳住经济发展“基本盘”,精准精细强调度,推进措施多维度,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,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74亿元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亿元。共同富裕扎实推进,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310元,全市住户存款余额达到316.6亿元。社会治理明显改进,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,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,打造“和为贵”社会治理服务中心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生态优势持续巩固,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9%,PM2.5年均浓度达到26微克/立方米,监测断面全部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,森林覆盖率达到70%,成功创建全省“两山”理论实践基地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,以栖霞素材为原型,创作了一批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;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成效,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实现镇村社区全覆盖。 思变思新 勇于探索 改革创新蹄疾步稳成果丰硕 扭住改革关键一招,把握创新第一动力,积极探索新举措,持续注入新动能。改革创新亮点纷呈。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,政府机构改革、投融资体制改革等77项重大改革事项顺利完成,现代预算管理、“国土服务”模式全国推广。“放管服”纵深推进,33个部门、1148项依申请服务事项集中进厅、应进必进,“一次办好”全覆盖,获评省级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。创新创业成效明显,新增市场主体3.9万户,培育“四上”企业107家,创建院士工作站2个,引进各类人才8276名。产业转调质效双优。工业经济难中有进,推行“双帮双促”,进现场、解难题、促发展,支持企业渡难关稳发展,兑付减税降费7.4亿元、出口退税15.6亿元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1户,培育“独角兽”“瞪羚”“单项冠军”11家、“专精特新”19家,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家。苹果产业国内领跑,积极搭建果业发展平台载体,建设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栖霞苹果产业研究院、青岛农业大学“三院一基地一中心”,创建5个农业领域国家级项目,完成老劣果园改造50万亩,栖霞苹果品牌价值达到66.3亿元。深挖消费内生潜能,积极拓展新领域、新业态,服务业比重较2016年提高15.2个百分点。文旅康养融合发展,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建成开放,长春湖旅游度假区入选省级服务业重点园区,成功创建烟台市第二个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,接待游客人数、实现消费总额年均增长126%和95.7%。数字经济跨越发展,以第一名的成绩跻身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行列,位列全国农产品电商“百强县”第4位、全省第1名。对外开放全面深化。五年引进项目774个、总投资808亿元,华屹科创、东德实业等119个过亿元项目相继落户建设;实施重点工程349个,光大环保、广耀生态循环产业园等117个项目竣工投产。重塑开放经济新优势,稳妥推进烟台开发区松山产业园合作共建,引进杭园新材料,当年落户、当年投产。整合资产、理顺体制,成立元融投资集团,融资总额突破30亿元。积极向上争取,争取政策资金106亿元,居烟台市前列。 多措并举 协调发展 城乡面貌逐步提升颜值变靓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,注重补短板惠民生,城乡建设品质全面提升。城市更新拉开框架。聘请同济大学修编滨湖新区和老城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,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6.7平方公里,大成门、山水庄园、玖盛悦府等6个开发项目顺利实施,北七里庄、枣行新村回迁安置,55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,惠及群众1.3万户。备受群众关切的锦绣路、振兴路等5条道路如期竣工通车、龙腾和文化广场智慧照明精彩打造、高速路口至城区景观提升全线展开、“三河”综合治理启动实施。理顺城市管理体制,全方位强化城市精细管理,跻身省级“文明城市”“园林城市”“数字化城市”行列。基础设施优化升级。实施总投资16.3亿元的13项路桥工程,完成路莱线、海莱线、威汕线改建,蓬黄线绕城贯通城市“外环”,文水桥、民生桥和振兴桥拓宽通车,城际公交开通运行,公交一体化走在烟台前列。实施总投资9.4亿元的智能电网提升工程,新建、改造供电线路1191公里。实施总投资1.6亿元的管网工程,铺设水暖气管网280公里,垃圾焚烧发电并网,集中供热面积、天然气用户达到280万平方米和4.2万户。实施总投资2.5亿元的农田水利工程,除险加固水库61座,以优异成绩通过省节水型社会达标验收。乡村振兴蹚出新路。全域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入选“中国三农创新十大榜样”和省“乡村治理十佳案例”,678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685个。精心编制乡村振兴、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行动方案,改造农村危房1567户,完成448个村城乡供水一体化主管网工程、134个村生活污水治理、7.2万户农厕改造任务。老岚水库区域征迁顺利推进,征迁协议签订率走在前列。生态优势不断显现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“两山”理论,成功创建省级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。全线落实“河湖长制”和“林长制”,生态红线调整全面完成,河湖清违整治成效明显,矿山整合修复深度推进,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6%,森林覆盖率达到70%。注重根本解决环保突出问题,取缔“散乱污”企业120家,万元GDP能耗比2016年下降17.9%,顺利通过中央、省环保督察,交办案件全部整改。 人民至上 积极作为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更有品质 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,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3%,累计实施180项重点惠民工程,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社会保障扎实有力。就业、养老、低保、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,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。落实强农惠农政策,发放农机补贴1573万元。扩大养老服务供给,在烟台市率先建成4处中心敬老院,启用12349服务信息平台,全市拥有养老机构17家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,累计脱贫13931户、21154人,48个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成功摘帽,小康路上一户不少、一人不落。社会事业推进有序。义务教育段学校全部改扩建,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,校车投运安全平稳。卫生服务更加完善,心理康复医院改建投入使用,中医院门诊、病房楼主体封顶,建成示范村卫生室102个。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,脱贫攻坚题材重点电视剧《好雨知时节》登陆山东卫视,图书馆、文化馆开放共享,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786处。全民健身广泛开展,村居覆盖率达到95%,我市体育健儿孙一文勇夺奥运会金牌。社会治理全面加强。坚守安全生产底线,组建安全生产总指挥部,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,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,16个单位和个人荣获省市表彰。依法治市纵深实施,“七五”普法圆满收官,扫黑除恶取得压倒性胜利。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,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,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不断提升。严实领导干部接访包案责任,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。全链条强化食药监管,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。双拥共建全面加强,深入推进国防动员、军民融合和省双拥模范城创建,有效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。民族宗教、外事侨务、工青妇、红十字会、统计物价、气象地震等工作均取得长足发展和可喜进步。 党建引领 强基固本 管党治党不断加强全面从严 坚持以党建为统领,践初心担使命,切实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坚决捍卫“两个确立”、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加强警示教育,建设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、廉政教育基地,注重从身边人、身边事深刻吸取教训,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。加强组织建设,严肃换届纪律,高质量完成镇村两级换届;优化干部队伍结构,公开考选85名优秀年轻干部;各级派驻的乡村振兴服务队、基层党建工作队、包村部门、第一书记担当作为、贴近服务,基层组织不断夯实。加强正风肃纪,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,实现十四届市委巡察全覆盖,全面整改巡视巡察反馈问题,纵深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,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,全市立案1464起、党纪政务处分1223人。加强民主政治建设,人大、政协工作卓有成效,统一战线、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,民族、宗教、侨务、台港澳、老干部、党管武装、双拥共建、档案保密、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不断加强。 回望来路,栖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热气腾腾、蒸蒸日上的生动图景。新的一年,栖霞市将紧跟烟台市“1+233”工作体系,紧扣“1+235”总体部署和“10+6”工作体系,坚定信心决心,保持定力耐力,精准精细狠抓落实,在求突破、开新局中展现新担当、体现新作为,奋力绘就“山清水秀的幸福新栖霞”瑰丽画卷。 栾钦程 张丙翠 李萌 |
||
|
||
【关闭】 | ||
|
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