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百姓永远在路上 |
||
来源: 发布时间: 2016年12月09日 | ||
服务百姓永远在路上 4.1亿元实施49项道路桥梁建设工程,城乡公交在烟台率先实现公车公营,规划城乡公交站点1200余个,覆盖全市98%的行政村 近年来,市交通运输局大力弘扬“和谐交通,惠泽民生”交通工作文化理念,坚持打造“勤政交通、平安交通、廉洁交通、法制交通”,在推动交通改革创新同时,注重加强普惠民生工程,牢牢把握“担当”主旋律,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。 真心为民铺就“民生路” “纵横交错果都路,生命护栏两边立。道路整洁路边美,四通八达放光彩。幸福生活日趋好,致富小康路关键。”一首打油诗,描绘出了我市当前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。 为了构建畅通、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格局,市交通运输局积极采取“加快建设、精准施工、建养并举、完善服务”举措,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.1亿元,实施了21项路面改扩建工程、28座危桥改造,累计施工里程近160公里,成为90年代以来我市县乡公路建设史上的第二次飞跃。张栖线、松台线和中唐线路面工程成为贯通东西、连接南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动脉,榆官线、榆任线、曲桃线等一大批县乡公路改造项目的实施,集中实现了路况质量和通行能力的上档升级;通过持续开展危桥改造攻坚战,集中消除了桥梁安全隐患,群众出行安全便捷。 全面疏通村级公路“毛细血管”,促进新农村建设。积极对接国家、省市政策部署,历时两年实施了全市村级公路“网化工程”,共建设农村公路、村内大街786.9公里,漫水桥49座,累计投资2.34亿元。同时,围绕优化道路通行环境,保障公路通行安全,在全市组织实施“县乡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”,设置普通标线18996平方米、热熔标线3392.87平方米、震荡标线15055.6平方米,安装护栏142426米,并对全市470.5公里的县乡公路进行了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治理。 让群众不仅能“走得了”,更要“走得舒适”。该局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县乡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,累计投入资金1947万元,实施了公路绿化美化、日常养护、路面小修、边沟清理和水毁抢修等工程,营造了“畅洁绿美”的公路通行环境;持续加大对损毁公路设施、沿路乱搭乱建、洒漏运输等侵占路产路权行为的查处力度,有效提升了道路通畅率。目前,我市已成功构筑起干支相连、快速畅通、安全有序、保障有力的大交通主框架。 用心为民开通“放心车” “俺们现在去城里不用半个钟头就到了,公交车站点就在村口,特别方便!”官道镇邢家阁村村民刘志云感慨地说道,“没通公交的时候全是私人承包的小面包车跑,票价贵,还不定点,现在有了新式公交车不仅坐着舒服,定时定点,票价还便宜。” 公交改革之前,我市原有城市公交48部、县内客运班车118部,都是个体业主承包经营。这种方式虽然曾一度繁荣了客运市场,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,经营者存在不按规定时间、线路运营和抢客等问题,运行不规范,群众意见大,极大影响市民的出行。 改革势在必行,但改革并非易事。市政府首先把突破点瞅准了城市公交,成立由12个部门组成的公交改革领导小组,确立“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、百姓受惠”的思路,引进烟台交运集团等企业投身城乡道路客运市场, 筹资1.3亿余元将经营权到期的48辆城市公交车全部从私人承包者中收回。 城区公交改造,为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开了个好头,趁热打铁他们又对县域内通往乡村的118部个体经营的线路班车进行了公交化改造,由公司购置低碳环保车辆实行集约化运营;首批54部城乡公交车于2015年2月正式运营,均采取统一车型、统一标识、统一排班、统一票价、统一服务标准、统一经营的“公车公营”模式,所有县内个体经营线路班车全部退出市场。 今年以来,新增纯电动公交车100部,开创了山东省县级市采用纯电动公交车的先例。目前,全市已投放新型公交车200余部,规划城乡公交线路47条、乡镇公交停车场11处、停车点17处、城乡公交站点1200余个,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,以乡镇为节点,覆盖到村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格局,基本实现了“村村通公交”,成为烟台市城乡公交率先实现“公车公营”的县市。宁夏、山东淄博高密市及烟台周边县市区先后来我市参观学习经验做法。 贴心为民打造“幸福村” 在蛇窝泊镇后撞村有这样一栋特殊的新建瓦房,记录了市交通运输局坚持全心为民,真诚服务基层群众,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公仆情怀。“年初一场火灾把俺家的房子全烧了,多亏了交通局跟当地政府一起给俺捐款捐物重建新房,才让俺重新有了家。”该村老人李树庆满眼泪水,激动地说道。 在全市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中,该局把学习教育中激发出的热情和干劲,转化为为民服务、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,做到两不误、两促进、双提高。 全体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心贴心服务百姓,高度关注群众需求。作为包帮部门,该局累计投入资金131.2万元,分别为包帮的蛇窝泊镇后撞村硬化8条村大街1.1万㎡,为亭口镇李家圈村硬化3条山路1.4万 ㎡和村内街巷1条,修建村内涵洞1处。“山路都硬化了,俺村的拖拉机现在都能开到山顶,下苹果时再也不用担心路不好,磨损苹果了。”亭口镇李家圈村民李文革告诉记者。 同时,引导党员干部尽责履职、高效服务,提高群众满意度。开展廉政口号上墙、岗位牌上桌和工作证上身“三上”规范化建设,推动党员干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干净干事、高效办事,转变作风、展示形象。在窗口单位建立“一支队伍执法、一个窗口对外、一个标准收费”交通综合执法模式,严格落实承诺践诺、挂牌上岗、限时办结、一次告知等制度,强化服务意识,方便群众办事。今年以来,窗口受理事项办结率、群众满意度分别达到98.7%、100%。 每月第一个周五作为“党员活动日”,先后多次组织机关党员到两个包帮村义务劳动、走访慰问,增进机关党员与群众的感情。深化党员“双管双责”“两进两诺两评”活动,87名党员干部到基层报到登记,按照“一帮一”“一帮多”“多帮一”原则,主动认领帮扶贫困户、贫困学生,结成帮扶对子73个,落实帮扶款物1.8万元,用实际行动为百姓谋福利,办实事。 |
||
|
||
【关闭】 | ||
|
||